簡介
本書特色
★ 周芬伶以自身創作經驗與創作教學,引領讀者進入小說和故事創作的世界,從文體的起源、發展到創作,逐一詳細解說,並分享古今中外不同作品,一窺小說與故事創作的堂奧。
內容簡介
小說死亡了嗎?
周芬伶說:「小說沒有死,只是在轉化,寫作的人不但沒減少,還在增加 。」
長年致力於創作與教學的周芬伶,為了愛寫小說、愛看小說的讀者,以簡潔輕鬆的筆調,爬梳古今中外名著與創作理論,寫出易讀易懂的《小說與故事課》,是進入創作小說的必修課。
她從小說的定義開始,逐一抽絲剝繭,往上回溯,故事的起源是在火爐邊說故事,如為人所熟知的《天方夜譚》;說的故事加油添醋後,逐漸成為寫定的小說。進而有短篇小說始祖薄伽丘《十日談》、長篇之祖塞萬提斯《唐吉軻德》和中國《三國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紅樓夢》問世,讓小說有的廣大的讀者,也成為重要的文體。她從作品中探究小說的原型、發展,還有故事和小說的差異,並舉例和賞析作品。她從自身創作經驗和輔導學生創作中,給予許多創作小說的入門建議,如從極短篇練習,先用說別人的故事開始,說得精彩,寫得就一樣精彩。對有志於撰寫長篇或大長篇的人,提醒創作時要注意與撰寫短篇的不同之處,如短篇是集中放大的望遠鏡,而長篇則是微觀的顯微鏡,她拆解小說元素,從人物刻劃、情節發展、對話、場景、敘述觀點、主題等,掌握小說創作技巧與竅門,也旁及少年小說創作,運用賞析作品〈怪咖少年〉詳細解構情節大綱,分段解說創作重點。為有志於創作或喜歡閱讀的人,打開小說創作的大門。
章節
- 代序:古老的靈魂,此時此刻 高博(p.7)
- 一、小說的定義(p.13)
- 二、故事的起源(p.19)
- 故事與火(p.20)
- 故事與死亡(p.22)
- 故事與出版(p.23)
- 三、小說的本質(p.25)
- 四、小說的基型(p.33)
- 小說的兩個基型(p.34)
- 短篇小說的魔技戰場(p.38)
- 短故事試寫:流浪漢與行李拖 周芬伶(p.42)
- 作品欣賞:大王具足蟲之夢 黃家祥(p.46)
- 中篇小說(p.65)
- 極短篇的分類(p.68)
- 極短篇的美感與藝術特徵(p.71)
- 極短篇的迷信(p.72)
- 極短篇的魅力(p.76)
- 極短篇習作(p.79)
- 作品欣賞:書寫的理由:訪談計畫之一 包冠涵(p.86)
- 長篇小說的進展(p.91)
- 長篇的演變(p.96)
- 大長篇的困難(p.101)
- 如何寫大長篇(p.105)
- 臺灣大長篇的復興(p.108)
- 大長篇的循環(p.110)
- 大長篇的書寫計畫(p.112)
- 大長篇的結構特徵(p.116)
- 大長篇的未來(p.119)
- 五、小說的元素(p.123)
- 人物篇(p.124)
- 情節篇(p.146)
- 對話篇(p.152)
- 觀點(p.160)
- 場景(p.169)
- 主題(p.173)
- 作品欣賞:其實應該壞掉了 高博(p.177)
- 六、故事課(p.199)
- 小說與故事(p.200)
- 故事與小說的型態(p.204)
- 童話分類(p.206)
- 作品欣賞:怪咖少年––實作與分析(p.210)
- 結語:小說死亡了嗎?(p.261)
- 代後記:缺席的人 黃家祥(p.267)
作者簡介
作者簡介
周芬伶
臺灣屏東人,政大中文系畢業,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,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。跨足多種藝術創作形式,散文集有《北印度書簡》、《絕美》、《熱夜》、《戀物人語》、《雜種》、《汝色》等;小說有《濕地》、《紅咖哩黃咖哩》、《妹妹向左轉》、《世界是薔薇的》、《影子情人》、《粉紅樓窗》等;少年小說《藍裙子上的星星》、《醜醜》等;傳記有《龍瑛宗傳》、《孔雀藍調》。作品被選入國中、高中國文課本及多種文選,並曾被改拍為電視連續劇。以散文集《花房之歌》榮獲中山文藝獎,《蘭花辭》榮獲首屆臺灣文學獎散文金典獎,小說《花東婦好》榮獲金鼎獎文學圖書獎。
FB留言
同書類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