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
如果您喜歡電影,一定會喜歡這本書。
在電影百年史的浩瀚海洋中汲取了其中的一百滴水,讓我們一起來真切感受電影的五彩斑斕與發展軌跡。
有人曾預言電影會死。當再過百年之後,又有哪些電影能夠被人們銘記呢?是大眾的好萊塢電影,還是小眾的意識電影?是顯現在我們面前已然熠熠發光的,還是那些隱藏在背後不為人知的?這一切在現在看來都是未知數,但可以預見的是,電影的未來一定會更加輝煌,朝著高品質的巔峰蜿蜒前行。
電影對於欣賞者來說,就是哈姆雷特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,一千個心中也有一千個關於電影的定義。它是肆意大膽的日本電影,是不斷壯大的黑人電影,是內斂含蓄的華語電影,是關注年輕一代的西班牙電影,是帶著「地方保護」色彩的冰島電影,是風靡全球的好萊塢大片……有人在電影中尋找愛情,有人在其中尋找希望,也有人在其中學會勇敢……
章節
- 第一章 什麼是電影(p.11)
- 開演了——電影的生日(p.12)
- 到月球去旅行——電影是一門藝術(p.16)
- 羅莉塔逃亡——電影是一種文化(p.19)
- 愛迪生神祕的「萬花筒」——電影的雛形是科技(p.22)
- 在數字的海洋中起航——電影是一種科技(p.26)
- 翹家少年史特龍——電影是一種商品(p.30)
- 史托洛海姆的電影被刪節——藝術性和商業性(p.33)
- 幽默的恐怖大師——電影是一門語言(p.36)
- 弗萊赫提遭遇因努伊特人——電影是一種生活(p.39)
- 第一家5分錢電影院成立——電影與電視(p.42)
- 當艾爾.帕西諾成為「教父」——電影與戲劇(p.45)
- 梁家輝性感的臀部——電影與文學(p.48)
- 當義大利人碰到俄式幽默——喜劇(p.51)
- 愛情在羅馬上演了——悲劇(p.55)
- 一場戰役的誕生——正劇(p.58)
- 第二章 電影的構成(p.63)
- 地鐵口飛揚的裙角——特寫(p.64)
- 換個角度看世界——影像(p.67)
- 粗粒子的噩夢——膠片(p.70)
- 畫面外的黃土地——構圖(p.73)
- 埃米爾.雷諾製造燈光——光線(p.76)
- 開創屬於中國電影的紅色——色彩(p.79)
- 愛情是場盛大的幻覺——對白(p.82)
- 在夜與霧中掙扎——旁白(p.85)
- 鳥鳴山更幽——音響(p.88)
- 第一張電影原聲帶產生——音樂(p.91)
- 電影的第一次發聲——錄音(p.94)
- 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——導演(p.97)
- 「拉丁情人」的男色時代——明星誕生(p.100)
- 電影分級的出現——電影審查制度(p.103)
- 被遺棄的Exit Zero——劇本(p.106)
- 得了皮膚病的中國人——攝影師(p.109)
- 好萊塢最夢幻的住宅——製片人(p.111)
- 天后變肥婆——化妝師(p.114)
- 馬爾羅的創舉——票房(p.117)
- 艾森斯坦和理性的蒙太奇——什麼是蒙太奇(p.120)
- 瑪麗安浴室被殺——蒙太奇的分類(p.123)
- 第三章 電影學的思潮(p.127)
- 瘋子卡里加里博士——表現主義(p.128)
- 最卑賤的人——室內劇和移動攝影(p.131)
- 路易.布紐爾和他的安達魯之犬——超現實主義(p.133)
- 隱居的無糧之地——超現實主義的記錄片(p.136)
- 那一片帶來幸福的冬青樹——好萊塢的誕生(p.138)
- 月亮上的尋夢男孩——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(p.141)
- 卓別林首次當老闆——好萊塢體制(p.144)
- 好萊塢第一夫人——明星制度(p.147)
- 好萊塢的特例大國民——經典好萊塢電影(p.150)
- 盧卡斯、星際大戰和工業光魔——商業電影巔峰(p.153)
- 普多夫金和他的「母親」——蘇聯蒙太奇學派電影(p.156)
- 流動電影院——蘇聯影片(p.159)
- 羅塞里尼在不設防的城市——新現實主義思潮真正開始(p.162)
- 從「失業」到失業——新現實主義的核心(p.165)
- 「把攝影機扛到街上去」——新現實主義的創新(p.168)
- 被出賣的《電影手冊》——新浪潮的起始(p.171)
- 永恆的四百擊——到達頂峰的新浪潮(p.174)
- 愛情與現實——新浪潮精神永垂(p.177)
- 告別昨天——告別舊德國電影(p.180)
- 藍天使的一生——新德國電影的轉折(p.183)
- 一個天才的離世——新德國電影的終結(p.186)
- 歐洲頭號性感寶貝——現代主義電影的特點(p.189)
- 一代大師英格瑪.伯格曼——現代主義電影的主張(p.192)
- 安東尼奧尼的中國印象——現代主義電影的大師們(p.195)
- 永遠的黑澤明——日本電影的崛起(p.198)
- 溝口健二的紅顏浮世繪——日本電影的三巨頭(p.201)
- 在性愛的世界中淪陷——日本電影的挑戰(p.204)
- 鉛筆是我們的力量所在——動畫片的一枝獨秀(p.207)
- 我倆沒有明天——舊好萊塢向新好萊塢的轉變(p.210)
- 逍遙騎士——新好萊塢的黃金時代(p.213)
- 奧斯卡頒獎典禮——新好萊塢的影響(p.216)
- 荒野裡的大鏢客——跨國界的西部片(p.219)
- 甜蜜背後的歌——美國黑人電影(p.222)
- 霸王別姬——大陸電影(p.225)
- 真功夫的魅力——香港電影(p.228)
- 海角七號——臺灣電影(p.230)
- 李安——華語電影的奇蹟(p.232)
- 弗萊赫提的精彩表演——法國(p.235)
- 360度攝影機——加拿大(p.238)
- 世界上最偉大的香水——德國(p.241)
- 阿莫多瓦榮歸故里——西班牙(p.244)
- Dogme電影的青澀——丹麥(p.246)
- 「史匹柏」拍攝「亂世佳人」——俄羅斯(p.249)
- 好萊塢的瑞典導演——瑞典電影(p.252)
- 導演的天鵝之歌——波蘭(p.255)
- 輕裝上陣母女兵——冰島(p.258)
- 真實是什麼模樣——伊朗(p.261)
- 溫暖的美好——韓國(p.264)
- 第四章 關於電影學的理論(p.267)
- 貞子嚇死人——電影是一種心理學遊戲(p.268)
- 煮食皮靴的卓別林——電影影像與現實的關係(p.271)
-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八又二分之一——將符號學理論引入電影(p.274)
- 野草莓中的語言符號——心理學與符號學的融合(p.277)
- 北西北——電影文本中的欲念(p.279)
- 歷劫佳人——無意識影片創作的典範(p.282)
- 鬼子來了——意識形態「表象」之下的深層次思考(p.285)
- 中國佔領巴黎——政治諷刺與黑色幽默(p.288)
- 末路狂花——對抗男權社會的大逃亡(p.291)
- 時時刻刻——女權主義的理性回歸(p.294)
- 陽光燦爛的日子——電影敘事學的應用(p.296)
- 羅生門——非線性的多元敘事結構(p.298)
- 黑色追緝令——開啟後現代電影的新篇章(p.301)
- 我心狂野——後現代主義的代表作(p.303)
- 暴雨將至——拒絕電影世俗化(p.306)
- 集結號——電影人文精神關懷的縮影(p.309)
作者簡介
范永邦
喜歡在電影院的昏暗空間裡,讓自己走在每一個不同時空中,喜歡在影音聲光中忘了自我,喜歡讓自己在別人的故事裡或悲或喜。
面對越來越不會與自己獨處的自己,漸漸了解,我只是一個電影的業餘孤獨愛好者而已。
FB留言
同書類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