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
內容簡介
生長在這瑣碎的大城裡,我們撿起散滿一地的鏡片再重組。鏡子裡反映出另一個世界——我們眼中的世界。
在這面嶄新而充滿傷痕的鏡子裡,我們與另一個自己對視交流。然後,有人開始說故事,說屬於大家的故事。
我們環顧四周,仔細觀察,記住了他們,也記住了你們,
然後用粗糙不平的紙張,寫下細膩平實的生命。只此而已。
一張一張猶溫的手帖
一雙一雙敏銳的眼睛
細緻地模塑了這座不僅屬於年輕人的城
四十二個故事,四十二種感情,彙編成四輯:〈邊緣的生存〉描寫一群沉重卻安靜地活在邊緣上的人;〈隱迷的親心〉呈現多段無聲卻緊密的親子關係;〈晃蕩的一代〉刻
畫一整代莽撞迷失的青少年;〈浮動的世情〉是年輕人對當下教育文化、城區保育、社會公義等議題的反思。
章節
- 第一輯:邊緣的生存(p.7)
- 胡燕青讀評:邊緣不鋒利,但讓人痛(p.8)
- 足球老將.余龍傑(p.20)
- 山丘.張曉恩(p.32)
- 老油條.陳柏榮(p.34)
- 秀慧.黃安政(p.37)
- 單程路.吳嘉羚(p.42)
- 牆.陳子恩(p.44)
- 斷層.陳麗珍(p.48)
- 赤柱飯堂.胡蕙蘭(p.50)
- 詩三首.陳嘉豪(p.56)
- 名字.李日康(p.60)
- 第二輯:隱迷的親心(p.69)
- 胡燕青讀評:親情不多言,卻有話說(p.70)
- 世代.黃小娟(p.82)
- 緊急聯絡人.劉善茗(p.87)
- 有房出租.黃芊蔚(p.89)
- 給爸爸的信.楊康琪(p.94)
- 裝睡.黎俊延(p.95)
- 彼岸.譚穎詩(p.98)
- 離婚那夜.楊瑞峰(p.104)
- 冬至.馮美璇(p.106)
- 理髮.熊志洪(p.110)
- 熬.文於天(p.113)
- 電燈泡紀事.胡冠東(p.118)
- 第三輯:晃蕩的一代(p.125)
- 胡燕青讀評:流質的一代,誰能定義?(p.126)
- 面書.林詠珊(p.138)
- 緊急出口.林秋怡(p.141)
- 嘉儀.鄭婷(p.143)
- 祝賀.布正峯(p.146)
- 現代愛情故事.潘冰婉(p.148)
- 水葉的凋圖.王心靈(p.155)
- 司機與乘客.歐礎賢(p.157)
- 賴牀.吳遠智(p.159)
- 美.黃敏莉(p.162)
- 人民之歌.黃曦晴(p.168)
- 第四輯:浮動的世情(p.173)
- 麥樹堅、胡燕青讀評:世情無涯涘,深不可測(p.174)
- 災難.吳天心(p.190)
- 海鳥.吳其謙(p.191)
- 等待.朱惠芬(p.193)
- 那是怎樣的一個地方.姚偉銘(p.195)
- 連鎖.陳寶玲(p.203)
- 學習.羅維日(p.207)
- 困.譚敏琪(p.212)
- 先生.王翔(p.219)
- 然後你再怎麼想也只有零碎畫面了.陳棣霖(p.224)
- 憶九龍城舊居.陳健偉(p.232)
- 道風山行.張往(p.234)
- 作者表(p.238)
作者簡介
作者簡介
胡燕青
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副教授。創作包括新詩、散文、小說和少兒文學。教授文學創作多年,屢獲浸會大學的教學獎項。創作上,曾獲兩項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、兩項基督教湯清文藝獎及多項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。2003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「藝術成就獎(文學藝術)」。散文集《蝦子香》剛剛榮獲第十二屆香港中文文學散文組雙年獎。
麥樹堅
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二級講師。曾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新進獎(文學創作)、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、大學文學獎、中文文學創作獎等獎項。著有《目白》、《未了》、《突圍長跑隊》、《雜魚又如何》等作品。
另外四十二位年輕的寫作人包括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、香港青年文學獎、徐訏文學獎及大學文學獎各大創作獎項的獲獎者。
FB留言
同作者書籍
同書類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