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
內容簡介
我們每天不限時間、地點的使用手機,刷出了新鮮的資訊、
一手的消息、虛擬的人際,卻也同時刷去了家人間的溝通交流、
朋友間的見面擁抱和濃濃的書香味道。
手機讓生活快捷的同時,也帶來人情冷漠,忽略了面對面的真情交流和換位思考。
生命的過程處處是精采,別把自己縮在自己的手機世界裡,否則,你所看到的世界將不是真的世界,你所得到的一切也只限於虛擬世界裡,同時你還會爲這一切的一切付出「後悔」的抱憾聲。
手機並不是你生活的全部
相信很多人都同意以下這段話:「我可以沒有報紙、沒有電視、但不能沒有網路、沒有手機」。現在年輕人的成長過程中,網路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,用智慧型手機流動性上網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。甚至有些年輕人說:「我可以一、二天不睡覺、可以一、二天不吃飯,但我不可以一整天不上網」。仔細的想想,現在有多少人除了睡覺的時間外幾乎都掛在網路上,而且每天面對螢幕的時間遠比面對人來的多。閱讀網路已經成為現代日常生活裡的一部份。
不可否認的,智慧型手機的出現,讓現在的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、任何地點取得我們所需要的一切資訊;智慧型手機已經不再只是一部行動電話,更是一部行動的電腦,配合行動網路和App應用程式,就能連接網路接受或發送訊息,展開溝通。
現代的人們只要一搭上大眾運輸交通工具,第一件事,便是拿起自己的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滑一滑、點一點,有的在社交網站聊天,有的看影片,有的玩遊戲……;一到餐廳點完菜後,人們接著就各自開始忙於滑動自己的手機,彼此之間感覺很陌生,像是跟不認識的人併桌吃飯似的。
人們不管是在等公車、坐捷運、等紅燈、過馬路、等待取餐……甚至是上廁所、洗澡的時候都要用智慧型手機滑一下,即使是在睡覺、開車、開會等情況下,手機發出的訊息聲,都帶著一股「不可抗拒的召喚」,人們對它的依賴程度可說是與日俱增。
當「螢幕世代」(Screen generation)與低頭族勢力越來越龐大,這個社會將慢慢失去用心、耐性與溫度。我們每天不限時間、地點的使用手機,刷出了新鮮的資訊、一手的消息、虛擬的人際,卻也同時刷去了家人間的溝通交流、朋友間的見面擁抱和濃濃的書香味道。手機讓生活快捷的同時,也帶來人情冷漠,忽略了面對面的真情交流和換位思考。取而代之的將是人際關係的冷漠、學習方式的速食化,以及對真實世界的冷感。
手機讓世界變小,卻讓人少了探索世界的熱情;讓距離變短,卻少了他鄉遇故知的情懷;讓朋友變多,卻少了一句話、一杯酒的真心碰撞。
我們永遠必須知道:網路世界再精采,永遠都不能取代那個當下和你在一起、在你面前的人,世界科技再發達,也不能取代人與人之間那種雙眼對視、心靈交流的情感,手機再如何長智慧、有人性,也不能成為你真正的人生伴侶。當所愛的人遠行或故世之後,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百般追念與他們相處時的美好時光,悔恨自己的疏忽和過錯。然而,當我們與心愛的人約會時,我們為什麼會因為手機而忽略了這個重要性呢?
現實中,人與人的空間距離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感情和人際關係,這種「心靈的距離」是智慧型手機無法縮短的。最近Google董事主席Eric Schmidt在波士頓大學畢業禮上演講,呼籲同學們每天關閉電子產品一小時,藉以多留時間給家人和朋友面對面談話,以自己的感觀去體驗世界,欣賞生命,而不是把生活局限於一個電子螢幕上。我們應該慶幸,至少我們身邊的人是可以思考,能夠與之交流的生物。我們不應該忘記或是忽略了人生的這個重大意義,整天低著頭只顧著看影片、玩遊戲、上社群網……等,這無疑都是一步步的把自己往無人的小島上推進,把自己一步步的推離了社會人群中,同時也推開了人類真情實感的流露與寄托。
生命的過程處處是精采,別把自己縮在自己的手機世界裡,否則,你所看到的世界將不是真的世界,你所得到的一切也只限於虛擬世界裡,同時你還會為這一切的一切付出「後悔」的抱憾聲。
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員向人們指出,智慧型手機帶來的海量信息佔滿了我們的大腦,導致我們開始越來越少去做一些自我反思、個性化的思考,甚至只是放鬆下來走走神。而你,是否也是每天忙於穿梭於手機世界裡的快感呢?這當然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。當你因為低頭滑動手機時,快節奏地社會已無情的把你拋棄在後,你將錯過屬於你人生的風景,你也將錯過領略生活獨有的魅力。
朋友,你們是否有勇氣向手機說不,從現在開始放下手機抬起頭,努力尋找——更接近自然、更直接地接受造化賜予、更深地體會親情、更近地觸摸自己的靈魂、更清晰地聽到自己真實聲音、更靠近真理的「自己」。這樣,我們才能去感受一見如故的情懷,去體會久違了的關懷,真正享受到生活給予生命的美好。
章節
- PART 1 改變你我生活習慣的利器 —— 行動裝置(p.17)
- 1.智慧型手機對我們生活的影響(p.18)
- 2.造成「寂靜」的社會現象是手機?還是人?(p.24)
- 3.被智慧型手機影響的六種休閒娛樂模式(p.29)
- 4.被智慧型手機取代的十種生活物品(p.41)
- 5.人生,不應該只侷限在這 30 公分的距離(p.53)
- PART 2 社交關係瞬間拉近,人際心靈卻越離越遠(p.57)
- 1.社群網讓人們的距離忽近又忽遠(p.58)
- 2.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—— 我就在你身邊(p.64)
- 3.「面對面」的人際交往,才是最真實(p.71)
- 4.只在社交群組裡聊天,你身邊將不再有人(p.76)
- 5.別讓縮短距離的世界,拉開了人們的距離(p.82)
- PART 3 人生不能只縮在自己的手機世界裡(p.87)
- 1.手機絕不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伴侶(p.88)
- 2.低頭的人生,你將不會知道你錯過了什麼(p.94)
- 3.虛擬世界再精采,又有誰真正在乎你過的如何?(p.101)
- 4.滑手機的同時,也等於關上了你的生活的大門(p.106)
- 5.問問自己,你最想得到的是什麼?(p.113)
- PATR 4 長期低頭,將引發新世代的通病(p.119)
- 1.80%的人已經染上了手機「強迫症」(p.120)
- 2.讓你放不下手機的「資訊焦慮症」(p.127)
- 3.手機自閉會引發「溝通障礙症」(p.132)
- 4.「虛假」的行為,擴大了內心的「虛榮」(p.139)
- 5.缺少生活的留白,人們將忘記如何思考(p.146)
- PATR 5 身體健康的反撲,是對低頭族的警示(p.153)
- 1.長時間低頭,小心頸椎肌筋膜炎找上門(p.154)
- 2.你知道緊盯螢幕對眼睛傷害有多大嗎?(p.160)
- 3.當心滑到手指肌腱發炎無法伸直(p.169)
- 4.低頭族都曾有過下背痛、腰痛的經驗(p.177)
- 5.放下手機,遠離「低頭族症候群」(p.182)
- PART 6 抬頭看世界,才能看見人生的美景(p.189)
- 1.抬起頭,你才能看清楚世界的轉動(p.190)
- 2.人生的感受,在抓住每一個瞬間(p.195)
- 3.抬起頭,找回警覺與清醒的內心(p.204)
- 4.找回螢幕世代睽違已久的「閒適」(p.210)
- 5.放下手機關心身邊人,才能得到幸福(p.216)
作者簡介
作者簡介
劉俊義
暢銷書作家,擅長勵志類書籍的寫作,曾任某出版社主編。
在3C產品充斥著整個社會的同時,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自我反思、個性化的思考,甚至只是放鬆下來走走神,作者撰寫此書希望提醒人們生命的過程處處是精采,別把自己縮在自己的手機世界裡,否則,你所看到的世界將不是真的世界,你所得到的一切也只限於虛擬世界裡,同時你還會為這一切的一切付出「後悔」的抱憾聲。
FB留言
同書類書籍